别被 “多喝水” 坑了,这样喝才对
生活里总有人把 “每天八杯水” 当成养生铁律,不管渴不渴都硬灌,结果喝出了腹胀、嗳气,甚至白天没精神、晚上起夜频繁。其实 “八杯水” 本就是个模糊说法,一杯水的容量没标准,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更是天差地别,盲目照搬只会伤身体。
从中医角度看,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对水的需求也不一样。胃寒的人本身阳气偏弱,水液运化能力差,喝多了凉白开或冰水,容易让水湿在体内堆积,轻则出现舌苔白腻、大便黏马桶,重则引发心悸、咳喘,这就是中医说的 “饮邪伤身”;而热性体质、经常运动出汗的人,身体水分消耗快,适当多喝些水反而能帮助散热排毒。
那到底该怎么喝水才科学?首先要遵循 “渴了再喝” 的原则,别机械计数。口渴是身体发出的明确信号,这时候喝水最能被身体吸收。其次要注意水温,尤其是换季或天气冷的时候,别喝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冰水,最好喝 35℃-40℃的温热水,既能解渴,又不会刺激肠胃、损伤阳气。
还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水量。体重 60 公斤的成年人,每天喝 1.8 升左右就够了,大概是 8 杯 200 毫升的水;如果体重更重,可适当多喝 200-300 毫升;体重轻的人则要减少饮水量。要是长时间待在空调房,空气干燥,水分蒸发快,可以时不时抿两口温水,每次喝 50 毫升左右,小口慢咽,让水液慢慢滋润喉咙和身体,避免一次性喝太多导致腹胀。另外,饭后别马上大量喝水,会稀释胃液影响消化,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再喝;睡前 1 小时也别喝太多,防止起夜影响睡眠质量。
从中医角度看,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对水的需求也不一样。胃寒的人本身阳气偏弱,水液运化能力差,喝多了凉白开或冰水,容易让水湿在体内堆积,轻则出现舌苔白腻、大便黏马桶,重则引发心悸、咳喘,这就是中医说的 “饮邪伤身”;而热性体质、经常运动出汗的人,身体水分消耗快,适当多喝些水反而能帮助散热排毒。
那到底该怎么喝水才科学?首先要遵循 “渴了再喝” 的原则,别机械计数。口渴是身体发出的明确信号,这时候喝水最能被身体吸收。其次要注意水温,尤其是换季或天气冷的时候,别喝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冰水,最好喝 35℃-40℃的温热水,既能解渴,又不会刺激肠胃、损伤阳气。
还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水量。体重 60 公斤的成年人,每天喝 1.8 升左右就够了,大概是 8 杯 200 毫升的水;如果体重更重,可适当多喝 200-300 毫升;体重轻的人则要减少饮水量。要是长时间待在空调房,空气干燥,水分蒸发快,可以时不时抿两口温水,每次喝 50 毫升左右,小口慢咽,让水液慢慢滋润喉咙和身体,避免一次性喝太多导致腹胀。另外,饭后别马上大量喝水,会稀释胃液影响消化,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再喝;睡前 1 小时也别喝太多,防止起夜影响睡眠质量。
除非注明,文章均由 深圳市中昊宇产业运营有限公司 整理发布,欢迎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