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水果有讲究,不是越多越健康

很多人觉得水果天然、有营养,既能补充维生素,又能帮着控制体重,于是把水果当主食,早餐啃苹果、午餐吃草莓、晚餐用牛油果沙拉代替,结果吃了一段时间后,不仅没瘦,还出现了胃痛、腹泻,甚至月经不调的情况。​
其实《黄帝内经》早就给出了答案: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”,意思是谷物才是滋养身体的根本,水果只能作为辅助,不能替代主食。谷物里含有的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,是维持身体正常运转的核心能量来源,而水果主要以果糖、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为主,长期用水果代替主食,会导致蛋白质、B 族维生素摄入不足,出现乏力、脱发、免疫力下降等问题。​
更关键的是,大多数水果偏寒凉,比如西瓜、香蕉、梨、火龙果等,即使是苹果、葡萄这类性平的水果,过量食用也会加重体内寒气。脾胃虚寒的人本身消化能力弱,吃多了寒凉水果,容易让脾胃阳气受损,出现腹胀、消化不良,时间长了还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,增加长结节的风险;而体质偏热、容易上火的人,适量吃些凉性水果能清热,但也不能无节制,否则会伤脾胃。​
健康成年人每天吃水果的量控制在 200-300 克最合适,大概是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加一把草莓,或者一根香蕉加一个橙子。尽量选当季水果,比如夏天吃西瓜、秋天吃梨、冬天吃橘子,当季水果顺应时令,营养更丰富,也更符合身体对季节变化的适应需求。​
不同人群吃水果还要注意搭配时间和种类。手脚冰凉、经常拉肚子的人,要少吃西瓜、香蕉、柚子等凉性水果,实在想吃,最好在两餐之间吃,一次别超过半根香蕉或一小块西瓜,避免空腹吃加重肠胃负担;糖尿病患者要选含糖量低的水果,比如蓝莓、草莓、柚子,而且要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时候吃,每次不超过 100 克,还要相应减少主食的量,防止血糖波动;老人和小孩消化功能弱,吃水果时可以加热一下,比如蒸苹果、煮梨水,既能保留营养,又能减少对肠胃的刺激。